分享到
SNS
网志书签
资料网站
Recent Comments
- Lang on 1840莫斯科之冬(四)
- Yuurei on 1840莫斯科之冬(四)
- Lang on 1840莫斯科之冬(三)
- Yuurei on 1840莫斯科之冬(三)
- Lang on 1840莫斯科之冬(三)
Meta
Category Archives: 乱评
在鸡蛋和墙之间,我是没有立场的
《塔尔》在简体中文的电影介绍里的一个分类标签为“音乐片”,这真是个误导。它不是音乐片,也不是纪录片,而是骑墙于艺术片和类型片之间举棋不定的一部伪传记电影。 虚构的大女主Lydia Tar从事业巅峰坠落,她的身份是一个国际顶流交响乐团的指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妻子住在柏林的风格冷峻高级的大公寓,还有一个艺术家格调的小公寓用于工作。出入坐私人包机,开保时捷,出自传,排练演录精心准备的马勒第五交响曲,走上人生巅峰。
Posted in 乱评
Comments Off on 在鸡蛋和墙之间,我是没有立场的
重贴【读书笔记】
从炸号的微博捞起来的,2019年9月的帖子。 【读书笔记】最近读一篇关于李斯特的论文,罗安柴尔德《跃然纸上》(Rowanchild: My mind on paper),文中探讨了安·李斯特日记中的文字自我构建,读后有感,摘录分析之。尤其从阶级讲到国族,
高山流水遇知音 苦于没有青冥剑
《我,所有之中最坏》不是太观众友好,节奏缓慢,布光偏暗且无外景,这些都不是最赶客的,最赶客的是它的历史背景和语言,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越过门槛,你是不会觉得它有意思的。我是被劝退过,又回去重刷的人。 这是一部关于巴洛克时期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女学者,诗人、作曲家、哲学家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兹(Juana Ines de la Cruz)(1648-1695)的传记片,取的是宗教审判事件及前后横切面。
还要什么自行车
在看了冷硬烈性的匈牙利女子(《Egymásra nézve》(1982))和为赋新词强做冤鬼的法国女子(《Les Biches》(1968))后,看1979的荷兰电影《Twice a woman》就有拍案惊喜的效果。 低地国领世人之先的开放风气果然不是盖的,Bibi Anderson果然气质超群。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两位女主非常好,化学作用气贯长虹,抵御暴风雪。 我不反对画外音,从头到尾画外音直接搬字过纸是偷懒,想想编剧之一是短篇小说的原作者先生,肯定是舍不得改。导演摄影两位主演都尽力了,原料如此,巧妇难为。令人扼腕的是,说一千道一万的绝世之恋,还是落到那只“我无能为力”的杯具中,想象代替不了一切,只留下酸涩的反高潮。其实她只需要一本9毛钱的地图册,一匹马。一支来福枪。
她待生活以微笑,生活待她如狗
前几天读的《贫穷的质感》记忆犹新,这部电影适逢其时地仿佛为文章做了影视呈现。 它是关于the working poor,有工作的穷人。他们辛勤劳作,在失业的边缘挣扎求存,却不堪贫病一击。 故事发生在罗马,永恒的城市罗马。女主角艾丽(Eli)是咖啡馆服务生,她每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咖啡馆和单程通勤需要两个小时的家之间奔波。清晨四点半起床,夜晚十点后到家,每周六天半,披星戴月。她有失业的丈夫和四个孩子要养,丢工作是不敢想的。
Posted in 乱评
Comments Off on 她待生活以微笑,生活待她如狗
水面倒映莎拉·沃特斯
2004年的某一天,我偶然看了一部BBC的电视剧《轻舔丝绒》,这剧拍得豪情奔放,载歌载舞,情节几次离奇反转,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笑中带泪,予人印象颇深。起初我以为出自男性之手,一看编剧,才知是改编于小说,作者萨拉·沃特斯,当时就想找她的原版来看看。几个月之后逛书店,恰好店里促销她的三部曲套装(英国Virago出版社版本),于是就买了回家,就这样遇到了沃特斯。 读的她的文字是从《灵契》开始,感觉惊艳。《灵契》篇幅短小人物也少,枯冷晦暗,哥特氛围弥漫书页,尤其最后几章,悬念和心理惊悚让人既纠结又无法放下,压抑的字里行间,情欲奔腾,最后戛然而止,无半句废话。相比于后一部致敬狄更斯的长篇群像式《指匠》,日记体的《灵契》略显单薄节制,却出其不意的辛辣。接下来读的就是《指匠》,有一晚手不释卷直到半夜,一口气读完,三天犹如经历春夏秋冬,起伏跌宕,有初恋的真挚懵懂,情欲最温柔缱绻的时刻,也有风刀霜剑的严苛,现实的龌龊黑暗,背叛的冷酷无情。文字之细腻丰富让我难忘。那时沃特斯的小说还没有任何一本有中文版,我就到Virago出版社的读者讨论区(英文)参与讨论,但始终觉得未能尽兴,心里还是更愿意把它推到中文世界中来。后来在一个小型中文讨论版上向同好推介,并摘译了一些片段,翻译全书的初心,在那时种下了。
洪导演的最爱:在小酒馆
《北村方向》(2011)是很难复述的,看似重复又重复的下雪天,喝酒、聊天、喝酒、聊天。生活中的美好、向往和虚妄,也全在这里了。很风格化的作品。看时尴尬莫名,看完之后马上想再看一遍,结尾神来之笔。黑白电影里的雪太美。 洪尚秀电影里的女性通常比男性聪明和敏感,美丽就不用说了。男二神似梁家辉。
Posted in 乱评
Comments Off on 洪导演的最爱:在小酒馆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如果跳过洪尚秀的上一部作品——实际上很容易这样做,因为本片和上一部电影的联系不紧密——直接看《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下称《独自》),它可以被当作洪再上一部电影《这时对,那时错》(下称《这时那时》)的续篇。同一位主演,延续的故事线,只不过女主的身份略有改变,从美术工作者变成了电影演员,但,也都在艺术这个大门类下。 《独自》换了叙事角度,从《这时那时》的主要是男方的视角,变成了女方视角。
秋季吃瓜喝酒洪老师微型电影节
一路没怎么看韩国电影的我今年夏末秋初知道了作者导演洪尚秀,颇为受落他自恋自嘲的quirky路数,最近两个周末把他的片子找了几部来看,同好或不好欢迎来倾/唠嗑/歪楼/吐槽。 选了四部,《这时对那时错》,《我们善熙》,《自由之丘》和《哈哈哈》。
Posted in 乱评
Tagged film, Hong Sang-soo, Jung Jae-young, Jung Yu-mi, Kase Ryō, Moon So-ri, 加濑亮, 文素丽, 洪尚秀, 郑在咏, 郑裕美
1 Comment